上海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参考书目-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是上海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近五年来该学科承担科研项目27项,其中国家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6部,在中、美、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现有8名正教授和7名副教授组成的学术团队。其
中国近现代史是上海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近五年来该学科承担科研项目27项,其中国家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6部,在中、美、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现有8名正教授和7名副教授组成的学术团队。其成员学术背景多源,不少有国内外学习工作的双重经历,年龄构成比较合理,近年在一些研究领域表现活跃。
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基督教与近现代中外关系、中国思想文化与学术的近现代转型、东亚现代化进程比较、近现代中国社会史等。
1、基督教及近现代中西文化研究方向,依托上海是中国基督教档案文献中心和中外学术交流中心之一的有利条件,形成三个特点:一、研究内容全面,对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以及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等都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二、注重在中西互动中考察基督教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双向历史进程,涵盖了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的内政外交、基督教与中国知识分子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三是注意运用新方法、新资料,尝试在历史学与宗教社会学相结合、中西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作为一种文化、社会现象的中国基督教,以丰富和深化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关系变动的认识。
2、中国思想文化与学术的近现代转型研究方向,着重关注中国社会近现代转型过程中若干重大的文化与学术问题:一、研究传统思想文化在近现代的嬗变,二是新思想输入进程中的接受和排斥,三是中国学术在近现代的赓续和发展。本方向注重在打通古代与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分隔的多重视野中,来研究中国思想与学术的历史进程。
3、东亚现代化进程比较研究方向,着重从文化异同的角度,探讨中、日、韩及中国台湾等东亚各国、地区的现代化经验。一是通过对各个现代化类型的个案考察,探究其不同特点;二是在个案研究基础上,比较它们的现代化发展的异同,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三是宏观视野与中国关怀结合,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考察中国、东亚的现代化进程,尤其关注上海现代化过程中得失;四是考察东亚各国现代化道路异同的文化原因。本方向以历史学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比较史学为主要方法,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运用,力图总结出东亚各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模式。
4、近现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方向,着重研究近代以来各种结构性社会问题的历史趋势和运动规律。一、关注近现代中国的农村、农民和农业,对农村的产权制度、民国时期的土匪和农民的社会流动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二、关注近现代城市研究。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城市研究已成显学。本方向关注对上海为首的口岸城市、长三角城市乃至中外城市比较研究及城市社会、城市社会生活研究;三、在多维学科视野下长期开展对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研究,通过个案的和比较的方法,探寻中国社会长期性的历史变迁对于地方的特定意义以及对于全球的普世意义;四、在大量搜集、运用各种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的基础上,辩证地分析近现代中国重大政治事件的深层次社会根源,努力为认知评价各种政治思潮提供社会史的依据。
5、中国近现代考古学与地域文化研究,重点研究近代考古学从西方引进中国以来,近现代中国考古学的成就以及古代文化等。一、考古学与古代文化研究;二、考古学与古代美术研究;三、考古学中所见的中外文化交流。本方向注重运用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最新理论,以及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考古学研究,把握21世纪考古学发展的新方向。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陶飞亚 (男) 教授,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史,基督教史和近现代中西文化。曾主持国家教委项目“基督教与中西文化”和“中国自立教会运动研究”,参加并组织过有关义和团运动和近代基督教史的国际学术会议。其关于基督教与中西文化的研究有一定影响。著有《中国的基督教乌托邦》等多部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哲》和《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获香港中文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文史哲》2003年度“名篇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等奖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各1项、承担国家清史编纂计划《基督教志》等课题。曾经多次赴美、英、日、南非等地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现为上海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所兼职教授,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学科带头人,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学术总监。
联系方式:66133310(O);E-mail: feiyatao@163.com
郭长刚 (男)教授,博士。专业:西方文化史。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社会文化史、基督教会史。曾承担上海市科委软课题重点项目“创新文化的形成机制与推进措施研究”、上海市曙光项目“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关系研究”;主要论著有《传统与务实的典范:古罗马的智慧》等。曾往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修习基督教神学;作为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项目访问学者往美国国务院、美国宗教学会、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宗教学系等地访问。现为上海大学教授,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理事、美国宗教学会会员、国际宗教社会学学会会员。
联系方式:66133310(O),E-mail: historyshda@163.com
朱学勤 (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思想史。目前从事的课题有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渐进变革思潮等。已有著述:《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比尔》、《风声雨声读书声》、《被批评与被遗忘的》、《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书斋里的革命》、《热烈与冷静——林毓生学术论述集》等,其中《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获1999年中国国家图书奖荣誉奖。近年来,多次出访欧美、港台,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在台湾省“中央研究院”、美国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并应邀赴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迪金森学院作学术讲演,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作大会主题发言。现任上海大学教授。
联系方式:************(O), E-mail: zhuxueqin55@yahoo.com.cn
汪朝光 (男)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硕士。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领域:民国史。为上海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民国史研究,代表作《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五卷,全面叙述了自抗战胜利到国共内战期间的中国历史,资料丰富,分析精当,是战后中国历史研究领域中具有开拓性和原创性的著作。近年来独辟蹊径,在民国时期电影社会史,如民国电影检查制度、民国时期的电影市场、上海电影与现代化进程等方面,有独创性的研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电影艺术》等重点权威期刊有多篇论文发表。曾赴史坦福大学访问研究。现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上海大学特聘兼职教授。
联系方式:66133310(O), E-mail: wangchaoguang@sina.com
注:本年度不招生。
谢维扬 (男)教授,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专业:主要从事中国先秦史研究,涉及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古代婚姻与家庭形态、中国早期文献、古代思想文化和学术史等领域。已出版主要著作有《周代家庭形态》、《中国早期国家》、《至高的哲理:千古奇书〈周易〉》、《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合作)和译作《结构人类学》(第一、第二卷,合译)等,以及论文数十篇。主持主编了《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等文集。其中《周代家庭形态》与《中国早期国家》先后获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现正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部分项目等。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曾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2006年,5029号)。现任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主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历史学会理事。
联系方式:66133310(O), E-mail: xiewyph@yahoo.com.cn
陈 勇 (男) 教授,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中国古代经济史。著有《钱穆传》(人民出版社2001年)、《唐代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国学宗师钱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等著作,在《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不少论文为《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多项,曾获四川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6年)、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997年)、第二届上海历史学会优秀论文奖(2000年)。曾以“王宽诚学术讲座学者”身份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作访问讲学。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江南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
联系方式:021-66133621(O);021-66133310 E-mail: chyong88@sina.com
忻 平 (男)教授,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现代化历史、城市史、二十世纪中国史、中日关系史等。先后主持国家社会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在《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6部。代表作有《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中国社会史研究》(合著)《1937:深重的灾难与深刻的转折》、《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上海的日本人社会》(合著)、《王韬评传》等主要著作。其《从上海发现历史》一书建立了一个研究上海这类近代条约口岸城市社会史的新模式,对近代城市社会史研究作出重要的贡献。曾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学者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神户大学、广岛大学和美国讲学和交流。现为上海大学教授。
联系方式:************, E-mail: p_xin@126.com
徐有威 (男)教授。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领域:民国史。长期从事民国时期土匪和法西斯主义与近代中国的研究。主编有《洋票与绑匪--外国人眼中的民国社会》,《民国时期的土匪》(合译)和《近代中国的犯罪,惩罚与监狱》(合译)等。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Modern China》(美)、《The China Quarterly》(英)、《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韩),《近代中国研究汇报》(日)和《中国研究月报》(日)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60多篇论文和译文。曾获上海市历史学会优秀论文奖和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优秀论文奖,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副主任。
联系方式:66133310(O);E-mail: xuyouwei1964@163.com
研究方向:
01基督教及近现代中西文化
02中国思想文化的近现代转型
03东亚现代化进程比较
04近现代中国社会史
05近现代考古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指导教师:陶飞亚(01方向)、郭长刚(01方向)、朱学勤(02方向)、汪朝光(02方向)、谢维扬(02方向)、陈勇(02方向)、 忻平(03、04方向)、徐有威(04方向)、罗二虎(05方向)
注:罗二虎教授、汪朝光教授本年度不招生。
招生人数:9
考试科目:
1. 英语或日语
2. 中国通史
3. 基督教与近现代中外关系(01方向);中国思想文化与学术的近现代转型研究(02方向);东亚现代化进程比较(03方向);近现代中国社会史研究(04方向));近现代考古学与地域文化研究(05方向)
参考书目: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教程》 姜义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修订版。
专业课:
01《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三卷本,马士,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01《边缘的历史》 陶飞亚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01《中国天主教编年史》 顾卫民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02《西方哲学史》[英]罗素 商务印书馆 1997年
02《书斋里的革命》 朱学勤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0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朱学勤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
0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下),钱穆:商务印书馆,1997年。
02《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03《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忻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004.
04《民国时期的土匪》[英]贝思飞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 2022-06-0119考研中国古代文学真题(绝对一样的记忆版)+攒人品
- 2021-09-22上海大学古代文学史 02-12年真题整理汇总 以飨学弟学妹
- 2021-06-20上大新闻传播考研经验分享
- 2021-04-192020上海大学895现代经济学经验贴
- 2021-04-072020上大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贴
- 2020-09-21上海大学电影学心得+完整真题
- 2020-08-14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20-07-2819上大英美文学拟录取初复试经验贴
- 2020-05-2819上大生物学真题回忆
- 2020-05-25上海大学通信学院2017学长考研经验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