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庄福龄教授 博士生导师 庄福龄 男、 1929 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庄福龄教授 博士生导师
庄福龄 男、 1929 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邀研究员,等。
1951 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并留校任教, 1953 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两年、研究生毕业, 1955 年留校任哲学教员兼马列主义研究班哲学分班主任, 1959 年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1964 年和“文革”后,任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和主任、教授。主讲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原著、毛主席哲学著作和哲学思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专题等;参与主编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文革”复校后,主编并参与编写的专著有: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②《马克思主义史》四卷本、③《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三卷本;教材有:④《简明马克思主义史》、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⑥《毛泽东思想概论》;工具书有:⑦《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分支、⑧《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辞典》、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三卷本;等等。
上述成果获国家级奖的有①②⑦,获省部级奖的有③⑤⑥⑧,本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吴玉章科研奖和国家特殊津贴、北京市优秀教师等。
梁树发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 博士生 / 硕士生导师
梁树发,男, 1949 年 7 月 1 日生,北京大学哲学本科、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河南大学、华侨大学兼职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代表性成果:
1 、新技术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发展(与赵家祥合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2 、西方马克思主义辞典(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2 年版
3 、马克思主义史 第 3 卷(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5 、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发展(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年版
6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光明日报 1999 年 2 月 26 日
7 、谈谈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9 年第 6 期
8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4 期、新华文摘 2000 年第 10 期
9 、卢卡奇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评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3 期
10 、柯尔施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启示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 年第 4 期
11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体系——一种关于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新的观察视角 浙江学刊 2004 年第 6 期
12 、梅洛 - 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1 期
13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题的几点思考 教学与研究 2002 年第 6 期、新华文摘 2002 年第 10 期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的若干思考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年第 6 期,新华文摘 2005 年第 17 期
15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 教学与研究 2005 年第 8 期
16 、世界历史、全球化的社会形态意义 哲学研究 2005 年第 12 期
——兼论世界社会形态概念的合理性
17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3 期
18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内涵及建设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年第 3 期
获奖成果:
《新技术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1991 年获光明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二等奖;
《马克思主义史》 1997 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新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评肢解马克思主义的几种形式》、《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分别获中国人民大学论文一等奖。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题的几点思考》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
现有的研究课题与项目资助情况:
1 、 2005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首席专家。课题资助 40 万元。
2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课题组子课题“关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一般原理的基本观点研究”首席专家之一。课题资助金额 15 万。
联系方式: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 59 号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 100872 )
电话: 010 - 82792556 (宅) 手机: ***********
邮箱: lsf4971@sohu.com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曾枝盛教授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教师简介
曾枝盛,男,汉族, 1944 年 11 月生于广东怀集县,中共党员, 1968 年 7 月毕业于中山大学, 1970 年 1 月被分配到北京从事教育工作, 1978 年 11 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工作, 1986 年 9 月 -1990 年 12 月在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系留学并获博士学位。 1991 年 6 月底归国后一直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国外社会主义等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00 年 9 月 -12 月在法国巴黎国立政治学院作高级访问研究 .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至今仍担任该中心《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杂志学术委员。 2001 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主要研究方向: 1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2 、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独立完成 :1 、《 20 世纪末国外马克思主义纲要》, 1995 年获教育部留学生科研启动基金; 2 、独立完成:《后马克思主义》, 2000 年校“ 211 工程”子项目; 3 、主持主编:《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 2004 年校“ 211 工程”子项目。参与其他国家和教育部等项目 6 项。
历年来主要学术成果有:个人专著: 1 、《阿尔杜塞》( 1990 ,香港三联书店); 2 、《 Lois Althusser,l\'Homme et l\'Oeuvre 》 ( 《路易 . 阿尔杜塞生平思想研究》, 1992 ,法国里尔 ) ; 3 、《 20 世纪末国外马克思主义纲要》( 199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后马克思主义》( 2002 ,台湾扬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著作:( 1 )《马克思主义史》(四卷本),庄福龄、沈云锁主编,( 1996 ,人民出版社);( 2 )《全球化时代的 “ 社会主义 ” 》,俞可平主编,( 1998 ,中央编译出版社);( 3 )《 20 年理论风云》,肖云、汪平主编,( 1998 ,辽宁人民出版社)。( 4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上、下册),俞吾金、陈学明主编,( 2002 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5 )《现代人的困惑》,冯景源主编,(商业出版社, 1994 );( 6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人道主义和异化》,陈先达主编,( 1983 ,人民出版社);( 7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王东、丰子义、聂锦芳主编,( 2003 ,北京大学出版社);( 8 )主编:《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 200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国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赵剑英、张一兵主编,( 200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 、《哲学之路》(第三辑),衣俊卿主编,( 2006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各类著译论文主要有:赫斯:《行动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 1981N 。 38 )、科尔扭:《马克思在巴黎》(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 1981N 。 38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形而上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7№3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载《马克思主义百科要揽》, 1993 ,人民日报社编纂)、〈国外学者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百年论争回顾和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 年 N 。 6 )、〈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学术月刊》, 2004N 。 7 )、《评拉克劳、墨菲的社会主义策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N 。 6 )、《拉克劳、墨菲及其 “ 新霸权理论 ” 》,(《浙江学刊》 2004N 。 8 )《詹姆逊的后马克思主义身份问题》,(南京大学学报 2006N 。 2 )、 9 )《法国:后马克思主义前史》,(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N 。 2 )等 70 多篇。以上论文有 10 余篇入选 “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 等选用。参与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史》 1997 年获国家进步图书提名奖、五个一工程奖。 历年为硕士生和博士开设或参与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设选修课《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80 年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世纪之交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中西市场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后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题研究》等;上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
2000 年以来发表的文章和著作 :
1)论文:
1 、 <90 年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 ,《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 1 辑,俞吾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2 、 < 斯大林废弃“新经济政策”的缘由和得失——苏联解体远因探析之一 > ,《社会科学论坛》 2000 年第 11 期。
3 、 < 苏联“大清洗”的缘由和后果——苏联解体远因探析之二 > ,《社会科学论坛》 2000 年第 12 期。
4 、 <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缘由和后果 > ,《社会科学论坛》 2001 年第 1 期。
5 、 < 巴黎拉维莱特国际大会评介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01 年第 2 辑。
6 、 < 西方左翼与马克思主义 > ,《教学与研究》, 2002 年第 2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A12002 年第 5 期全文转载。
7 、 < 全球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 ,《新视野》 2002 年第 2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A12002 年第 6 期全文转载。
8 、 < 国外学者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百年论争回顾和思考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6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F112003 年第 3 期全文转载。
9 、 <20 世纪国际共运经验教训中认识“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 年第 3 期。
10 、 <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评介 > ,《教学与研究》 2003 年第 7 期。
11 、 < 解构学 - 后现代主义 - 解释学之交汇 > ,《唐都学刊》 2003 年第 4 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04 年第 1 期摘要刊载。
12 、 < “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 > ,《学术研究》 2004 年第 7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B12005 第 2 期全文转载。
13 、 < 评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策略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6 期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D12005 年第 5 期。
14 、 < 拉克劳、墨菲及其“新霸权”理论 > ,《浙江学刊》 2004 年第 6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A12005 年第 2 期、 Do2005 年第 2 期全文转载。
15 、 < 法国:后马克思主义前史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2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A12006 年第 5 期全文转载。
16 、 < 詹姆逊的后马克思主义的身份问题 > ,南京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2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A12006 年第 7 期全文转载。
17 、 < 重建马克思学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 年第 1 期。
( 2)学术著作:
1 、独著:《后马克思主义》,台湾扬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
2 、主编:《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3 、合著: 1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丰子义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2) 《国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赵剑英、张一兵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年。
3 )《哲学之路》,衣俊卿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007年7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马绍孟教授 博士生导师
马绍孟简介
马绍孟,男,出生于 1934 年 12 月 20 日,江苏省涟水县人, 1951 年 1 月参加工作, 1963 年 8 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并留校任教,先后在哲学系和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过学校科研处长、教务长、副校长、党委书记,现在主要社会兼职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题研究和领导科学,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领导,代表作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合著)、《马克思主义学说史》(合著)、《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合著)、《学习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讲座》(合著)、《列宁哲学的理论和实践》(主编)、《领导科学教程》(合著,电子版)等,近年来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四门课教材大纲和个别教材送审稿及部分示范教学课录像片的专家评审工作。
政治经济学专业 周新城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周新城,男, 1934 年 12 月生 , 1950 年参加工作。
1955 年— 1962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读本科、研究生。 1962 年毕业留校工作。先后在经济系、苏联东欧研究所任教师。 1979 年聘为讲师, 1983 年聘为副教授, 1984 年经国务院特批,聘为教授。
1986 年 5 月— 1990 年 5 月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1990 年 5 月— 2000 年 10 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任院长(副校级),兼任苏联东欧研究所所长。 2000 年 10 月后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1983 年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1989 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1990 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目前主要讲授“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批判”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邓小平经济理论、苏联演变问题、民主社会主义。
目前承担教育部重大项目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著有《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经济理论研究》、《世纪性悲剧的思考》、《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等 14 本著作,发表《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等 300 多篇文章,并由 600 万字左右的译作。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许征帆教授 博士生导师
许征帆,男, 1927 年 10 月生,福建省金门县,汉族,中共党员。
最后学历:研究生, 1950 年初毕业于华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
所学专业: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
职称:教授。评定时间: 1983 年。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生导师。
1946 年在马来亚参加党领导的革命工作,担任《南侨日报》(胡愈之主编)、马来亚共产党机关报《民声报》的特约记者,在中共新加坡作协(地下组织,书记吴荻舟)领导下参加马华革命文艺活动,撰写反蒋抗英的习作。
1948 年中被英帝国主义当局勒令 “ 自由 ” 出境,经组织推荐到我党领导的香港达德学院新闻专修班学习并为党报《华商报》撰稿。
1949 年 3 月自香港回京。 50 年初调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研究室当研究生。半个多世纪在教学第一线工作, 曾先后担任过《教学与研究》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两次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研究领域: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专业方向:着力研讨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中联系时代新实际解决时代新课题的伟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往开来规律性的研究。
近 5 年开设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
教学获奖情况:国家优秀教学奖二等奖;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一等奖;北京市师德模范等等。
主要成就及专著:主编《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三卷本)、《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辞典》、《社会主义论库》 ( 三卷本 ) 、《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等等。
科研获奖情况:
《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三卷本)获中国图书奖荣誉奖;
《社会主义论库》(三卷本)获北京社科研究成果特等奖;
《试论我们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获北京市首届优秀论文一等奖;
主要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二、三、四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规划组成员、中共北京市委决策顾问、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顾问、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学位委员会主任。
秦宣个人简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秦宣,博士 /硕士生导师
秦宣,男, 1963年11月生。1985毕业于湖北大学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获法学博士。1991年留校任教至今, 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个人著有《走向新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公务员制度》等著作,主编有《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邓小平理论精论集》等著作,与他人合作著有《当代中国与邓小平理论》、《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邓小平政治文明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史》等学术专著,参与编写《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等教材多部,在《光明日报》、《求是》、《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央中央党校学报》等国家级或省部级刊物上发表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马克思主义史》获得 1997 年度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入选作品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获得 1997 年度长白山图书奖、北京市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术论文“面向新世纪,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发表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于 2002 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999 - 2000 年期间,参与教育部制作的《新时期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教学片》(第二总撰稿),获得首届国家音像制品奖。
现有研究课题: 1 ,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研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项目, 10 万元, 2003 年 12 月立项;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20 万元, 2004 年 12 月立项;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 211 工程”项目, 40 万元, 2003 年 12 月立项; 4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示范片制作,教育部委托重大项目, 8 万元, 2004 年 12 月立项。
现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人选,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59 号
邮政编码: 100872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 赵汇教授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教师介绍提纲
1. 教师简介:赵汇 女 法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 教育背景: 1977-1982 年:安徽大学哲学系本科生 1985-1988 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1989-1993 年: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2-1985 年:中共安徽省委省直党校教师
1988-1994 年:中国人民大学讲师
1994-2001 年: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2001 年 - 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奖励: 1 、 1998 年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 、 1999 年获第八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3 、 1996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
4 、 1996 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
5 、 2003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著作奖
6 、 2006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
教授课程:
1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2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3 、资本主义本质论
4 、当代西方社会新动态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6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
7 、马克思主义原理
8 、邓小平理论
3. 主要研究方向: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当代。
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研究(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多方面内容研究。主要创新性成果:在哲学领域提出规律的对偶范畴;在经济学领域澄清了自考茨基以来在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上的混乱,还了马克思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本来面目;在科社领域提出从世界观方法论高度把握“两个必然”论断;在马克思主义综合研究领域,挖掘与概括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本质理论。
4.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996 年):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教育部社科基金规划项目( 2001 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3、 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 2006 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研究
4、 教育部社科基金规划项目( 2006 年):社会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影响
5、 中国人民大学“ 211 ”、科研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等课题
5. 主要科研成果(含发表的主要著作、论文等):
专著: 1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本质理论与当代现实》
2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 、《透视当代西方社会新变化》
译著:《人性七论》
论文(代表性):
1、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
2、 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3、 《共产党宣言》是全人类解放的伟大旗帜
4、 论周期是规律的对偶范畴
5、 论从世界观、方法论高度把握“两个必然”的论断
6、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陶文昭简介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 陶文昭教授 博士生 / 硕士生导师
陶文昭,博士,教授。男, 1965 年 4 月生,安徽潜山人。
1993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6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0 - 2002 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 2006 - 2007 为韩国访问学者。
1996 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
近年主要讲授:
当代政治社会思潮,世界共产党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业外语等。近年主要研究:
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主、政府与公共政策等。
近期负责的主要科研项目:
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5 )
信息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3 )
电子民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06 )
电子政府引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01 )
近期主要书籍:
电子政府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5 )
现代知识阶层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出版社( 2000 )
组织领导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译著)( 2005 )
最近 3 年主要论文:
信息资本主义的自由软件运动,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 年第 2 期
《帝国》的大众政治评析,政治学研究, 2005 年第 3 期
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问题,教学与研究, 2007 年第 6 期
世界政党变革的潮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 年第 6 期
警惕美国的软霸权,高校理论战线, 2007 年第 5 期
技术民族主义与中国的自主创新,高校理论战线, 2006 年第 4 期
反全球化的新趋势和未来替代,高校理论战线, 2004 年第 4 期
全球资本主义的第四世界,科学社会主义, 2007 年第 3 期
查维斯的新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2006 年第 1 期
信息时代的两制竞争,社会主义研究, 2006 年第 1 期
信息时代的社会阶层,社会主义研究, 2005 年第 1 期
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 年第 4 期
信息时代与社会主义的未来,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4 年第 2 期
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年第 9 期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之比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年第 1 期
全球公民社会的作用及其变革,文史哲, 2005 年第 5 期
信息时代政府变革的多元方向与特点 ,学术研究, 2004 年第 1 期
协商民主的中国视角,学术界, 2006 年第 4 期
全球化的网络结构,江淮论坛, 2007 年第 1 期
信息时代乌托邦的复兴及其价值,山东大学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和谐建设,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5 期
全球化中国家权力的走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5 期
信息时代的新计划经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2 期
世界政党执政的基本方略,社会科学研究, 2007 年第 2 期
信息时代的民主参与,社会科学研究, 2006 年第 2 期
全球民主赤字的成因及治理,理论与改革, 2005 年第 4 期
论民主的直接化,开放时代, 2005 年第 3 期
网络无政府主义及其治理,探索, 2005 年第 1 期
美国的信息技术公共政策,科学管理研究, 2004 年第 2 期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 卫建林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兼)
卫建林, 1939 年生于山西。研究员。 1964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先后任红旗杂志编辑、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组长、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室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主要从事全球化问题与第三世界发展学的研究。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化与第三世界”课题的首席专家。
已出版的著 作有:《曹雪芹论》( 1974年),《〈呐喊〉〈彷徨〉及其时代》(1981年),《文学要给人民以力量》(1984年),《生活教导着作家》(1986年),《明代宦官政治》(1991年),《辩证法是历史的代数学》(1992年),《西方对外战略策略资料》(1992年),《卫建 林文集》( 1992年),《明代宦官政治(增订本)》(1997年),《历史没有句号》(1997年),《忧郁的俄罗斯在反思》(2000年),《科技属于人民》(2001年),《历史是谁的朋友》(2003年),《全球化与共产党》(2005年),《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别名考》(2007年),《卫建林自选集》(2007年)。
杨凤城个人简历
中共党史专业 杨凤城教授 博士生 / 硕士生导师
杨凤城, 1963 年 10 月出生。河北省黄骅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中共党史系主任,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理事、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工人阶级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大钊学社”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当代中国文化与知识分子问题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专著)、《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风云录》(主编)、《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主编)、《从“八大”到“十五大”》等。在《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党史研究与教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党史》、《光明日报》、《亚洲游学》(日本)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北京市教工委的课题 4 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的课题数项。曾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师、十大教学标兵、宝钢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荣誉。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历史、当代中国史、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与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等。讲授的主要课程有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文化大革命”史、当代中国文化等。
中共党史专业 吴美华教授 博士生 / 硕士生导师
吴美华,女, 1951 年 9 月生,汉族,北京市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 年 7 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8 年 7 月,毕业于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研究生班。 1999 年 7 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纪委监察处工作。
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 ( 本科专业基础课 ) 、党务工作概论 ( 本科专业选修课 ) 、执政党建设研究 ( 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 ) 、刘少奇生平与思想 ( 本科全校选修课 ) 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是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当代中国政党和中国政治,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执政党建设、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等领域。
目前承担的项目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2006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标课题 ) 、“党的先进性建设机制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6 年度重大研究项目 ) 。
代表作有《执政党建设论》、《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分别获北京市第八届、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王东简介
中共党史专业 王东教授 博士生 / 硕士生导师
王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78 年至 1988 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8 年留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1991 年晋升副教授, 1997 年晋升教授。
教授的主要课程:中共党史(含:专题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毛邓三概论、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研究、中美关系史等。
主要研究方向:①中共党史,尤其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其次是对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人物的研究;再次是对当代中国政治史和专题的研究。②对外关系,尤其是对中美关系史的研究;其次是对中苏(俄)、中印、中日等双边关系的研究;再次是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朝鲜战争等专题问题的研究。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刚刚完成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前瞻”,拟准备进行“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观察”的课题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 滑轨与嬗变——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备忘录》(河南人民出版社) 、《 毛、刘、周、朱、邓、陈党的建设理论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毛泽东的忧虑》(笔名:王明图,河南人民出版社)、《开天辟地的一代——毛泽东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广西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后的中国 ——未来中国大思路》(山西人民出版社)、《走向新世纪》(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让历史昭示未来——中美关系史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古今中外证明集萃》(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大辞典》(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等,另撰有《“过渡时期总路线”再认识》、《党关于富农政策的历史考察》、《试论反右派斗争的理论》、《中美日安全关系与东亚安全环境》等大量学术论文。
中共党史专业 罗正楷教授 博士生导师
罗正楷,男, 1936 年 6 月生,湖北武汉市人,汉族,中共党员。 1956 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1960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0 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 1978 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又回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任教。 1993 年被评为教授, 1994 年开始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1995 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6 年开始招收博士生,至今共招收 11 届 23 名博士研究生,已获得博士学位的 21 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 2 人。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副主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研究会理事、全国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两课”专家组成员等。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优秀教师,出席中宣部、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召开的全国高校教书育人座谈会,受到表彰。
曾讲授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中国革命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
长期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主要代表著作:
《邓小平早期革命活动》(第一作者,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革命概论》(主编,“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主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国革命史》(主编)、《中共党史大典》(主编)等 10 余部,参编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通用教材《中国革命史》(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在全国刊物发表论文 30 余篇。
目前,主持全国自考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双主编之一), 2008 年春出版。
中共党史专业 石仲泉教授 博士生导师(兼职)
石仲泉, 1938 年 5 月出生,湖北人。中共党史学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1956 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1 年本科毕业后留校做研究生,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1964 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 1978 年底调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1995 年调入中央党史研究室。学术职称为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其他社会兼职有: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党校、军校兼职教授。
石仲泉长期在中央机关从事理论和党史的研究,曾参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组等工作;直接主持编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中卷》稿。个人主要专著有:《我观毛泽东》、《周恩来的卓越奉献》、《我观邓小平》、《我观党史》、《长征行》和《三个代表思想:领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论》等。合著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毛泽东思想新论大纲》、《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新论大纲》等。主编的著作有:《毛泽东思想方法导论》、《毛泽东研究述评》、《邓小平论中共党史》、《中共八大史》、《中国共产党简明历史》、《中国共产党新世纪宣言——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思想》等。有多本著作和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图书奖和优秀论文奖。
- 2024-08-19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经验(已录取)——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2024-08-19社会保障长期答疑贴,真题(804&620)汇总、考情分析
- 2023-04-07回馈民商20年真题 人民大学法学考研真题(附件)
- 2022-09-23真题 教材版
- 2022-03-12625 808初试经验
- 2022-02-09]人大金砖431金融学一部分资料免费领 给我攒点人品!哈哈
- 2022-02-09英语语言文学英美文学方向经验帖(二外日语)
- 2022-01-212021年人大802经济学考研专业课经验分享与教材资料推荐
- 2022-01-21双非三跨人大,我的一些叨逼叨
- 2022-01-212022人大英美语言文学初试真题回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