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大学 > 院校资讯

北京大学哲学系介绍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 1912 年, 1914 正式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 “ 中国哲学门 ” , 1919 年更名为哲学系。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 彤 、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使这里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摇篮。

1937 年,由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哲学系随校内迁,在云南昆明与清华、南开的相关科系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抗战胜利后, 1946 年北大复校,哲学系也随校北上,恢复为北大哲学系。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部分高校哲学骨干教师汇入哲学系,进一步壮大了哲学系的阵容。

1978 年,心理学专业从哲学系分出,独立成为心理学系。 1978 年以来,哲学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快速发展,学科门类逐步完备,教师配备渐趋合理,图书资料日益丰富,科研条件极大改善。 1981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美学成为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8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三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4 年起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8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哲学的全部 8 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1999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2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等四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 1995 年 9 月宗教学由原来与哲学、逻辑学并列的专业独立成系。按照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宗教学系与哲学系联体运作,以求协力发展。

90 年来,哲学系共培养了 8000 余名毕业生,其中有张申府、冯友兰、孙本文、罗常培、顾颉刚、杨 晦 、 潘菽 、朱自清、朱谦之、牟宗三、何其芳、胡世华这样的大学者,也有 邓 中夏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这些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哲学系对 20 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且还将在 21 世纪对人类文明继续 作出 应有的贡献。哲学系宗教学系按照 8 个二级学科设立 9 个教研室, 1 个和系合作的研究所, 1 个挂靠的科研机构, 9 个虚体研究机构。截止 2005 年 5 月,哲学系在职教师 62 人,其中教授 29 人(包括 28 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32 人,讲师 1 人。近 5 年来,哲学系教师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出版专著近百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刊物超过 800 篇,获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超过 30 人次。

系主任:赵敦华 副系主任:胡军、李四龙、张秀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发源地。 “ 五四 ” 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成立马克思研究会,最早开出唯物史观课程。新中国建立后,冯定教授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楠森教授 等开拓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 1982 年起招收博士生, 1988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1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教研室目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社会发展理论与人学研究五个研究方向,多年来形成了 “ 历史文献 —— 基础理论 —— 现实问题 ” 综合研究的优势。以扎扎实实的历史文本研究为前提,以基础理论的开源创新为重点,以探索当代社会重大现实问题为目的,力求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水平。现任教研室主任王东教授,副主任聂锦芳副教授。


姓名

职称

学历

指导研究生

研究领域

王东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丰子义

教授

硕士

博士导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发展理论、全球化理论

郭建宁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徐春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理论、人学、环境哲学

曾志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辩证唯物主义

席大民

副教授

硕士

硕士导师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聂锦芳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马克思文献学、元哲学、当代中国哲学

杨学功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论、全球化理论


中国哲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 1914 年建立中国哲学门,是本学科历史发展的起点。近代以来,不少著名学者都曾在本学科任教,对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从冯友兰、汤用彤、张岱年到朱伯崑、汤一介、楼宇烈、许抗生,以至现有其他研究人员,学科的研究群体日益壮大,研究领域日益广泛,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本学科在 1988 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1 年继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中国哲学教研室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学术中心,也是国内高校中接受外国及港澳台留学进修人员的重要基地。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道家与道教;中国佛教;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与儒家;近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方向涵盖较全,研究人员分布较广,研究力量多而较强,研究方法的特色是资料文献和义理分析并重,学风比较严谨。研究成果在国际和海外的影响较大。在国内学术界,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历史资料与逻辑分析兼长的 “ 北大学派 ” 。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整体实力具有优势,学术传统源远流长。


现任教研室主任陈来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

姓名

职称

学历

指导研究生

研究领域

陈来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近现代哲学

胡军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中国现代哲学、知识论

张学智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近现代哲学

王守常

副教授

学士

硕士导师

中国哲学史、中国近代现哲学

王博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中国哲学史、道家、早期经学

杨立华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


外国哲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西方哲学研究传统悠久,张颐、贺麟、陈康等人的研究和教学,是我国西哲研究的开创性工作,但当时并无教研室。教研室建制是向苏联学习的结果,带有明显的政治含义:哲学即马列主义哲学,只能由学习马列的青年人讲,旧大学的教授无教授,只能教西哲。西哲教研室是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成立的。第一任主任是洪谦,成员有郑昕、贺麟、任华、宗白华、齐良骥、苗力田、陈修斋、张世英、王太庆、杨祖陶。
建室之初我室未开课,只从事经典编译。 1955 年始开西方哲学课程,任华第一个讲授。 1960 年洪谦称病,任华任教研室主任。 60 年代初,中央组织全国高校教材编写,任华任西哲史教材主编。 1963 年,毛泽东批示成立外国理论哲学研究所,洪谦、陈启伟、王永江到外哲学所, “ 文革 ” 后,调了张世英。 1979 年,把 “ 文革 ” 前去银川的王太庆调回教研室。
1981 年西哲专业被评为首批博士点之一, 1988“ 西方哲学史 ” 专业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2000 年 9 月,教研室和外国哲学研究所组建了全国唯一的外国哲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1 年, “ 外国哲学 ” 专业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现在,一批中青年学者继承了老一代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纯正学风,成为学术骨干和知名专家。他们从原文原著研究各国哲学,领域涉及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英美分析哲学、现代欧陆哲学。教研室对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是我国哲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现任室主任靳希平教授,副主任叶闯副教授。


姓名

职称

学历

指导研究生

研究领域

赵敦华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现代西方哲学

靳希平

教授

硕士

博士导师

古希腊哲学、现代西方哲学

张祥龙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东西方宗教哲学

杜小真

教授

大学

博士导师

法国哲学

韩水法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德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政治哲学

尚新建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古希腊哲学、近代大陆理性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韩林合

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西方哲学、老庄哲学

李超杰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德国哲学、希腊罗马史、近代政治思想、现代德国哲学

叶闯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语言哲学、知识论、科学哲学

吴增定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先刚

讲师

博士

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

逻辑学教研室

逻辑学教研室是国内最早的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基地,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金岳霖、胡世华、王宪钧等著名逻辑学家亲手创建和培植了北大逻辑学专业。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各大学的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几乎所有的逻辑教师都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成立了全国唯一的逻辑教研室。有清华大学的金岳霖、沈有鼎、王宪钧、周礼全,北京大学的胡世华、晏成书,北京师范大学的汪奠基、南京大学的何兆清、武汉大学的江天骥、辅仁大学的李世繁、燕京大学的吴允增、中山大学的容汝幌。由王宪均主持教研室的工作。这样集中的时间并不长。 1953 年,胡世华去了数学所, 1956 年金岳霖、沈有鼎、周礼全、汪奠基去了新成立的哲学研究所,江天骥去了武汉大学。
1977 年恢复逻辑教研室时,人员有王宪均、晏成书、吴允增、李世繁、宋文坚。由王宪钧任教研室主任,继任教研室主任晏成书、宋文坚。几十年来,本学科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逻辑人才,他们已成为中国逻辑学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
目前,逻辑学教研室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涉及现代逻辑,包括数理逻辑和哲学逻辑,也涉及逻辑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等,还涉及逻辑与人工智能、逻辑与语言学等交叉学科。力量集中、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有如下三个:( 1 )符号逻辑;( 2 )模态逻辑的理论与应用;( 3 )逻辑哲学。
现任室主任刘壮虎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

姓名

职称

学历

指导研究生

研究领域

刘壮虎

教授

硕士

博士导师

符号逻辑

周北海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符号逻辑、模态逻辑

陈波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逻辑哲学、哲学逻辑

邢滔滔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逻辑哲学、数学哲学

叶峰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符号逻辑


伦理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是中国近现代伦理学的发源地。作为北大的一门学科,伦理学的创立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学者刘师培 1906 年编著的《伦理教科书》,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体系化的伦理教科书。蔡元培先生极其重视伦理学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著有《中国伦理学史》、《中学修身教科书》,并翻译了包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另一位卓有贡献的学者是杨昌济先生,他早年留学英国, 1918 年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 1924 年,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发表了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伦理学博士论文《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 1926 年出版中文本,并改名《人生哲学》。五六十年代,张岱年先生写出《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周辅成先生编有《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八十年代以来,朱伯崑先生写出《先秦伦理学概论》,魏英敏先生著有《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并主编《新伦理学教程》和《伦理学简明教程》。 1979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正式成立,周辅成任主任、魏英敏任副主任; 1984 ~ 1999 年,魏英敏任主任; 1999 ~ 2001 年,何怀宏任主任。伦理学教研室于 1980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7 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研究方向包括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学史、西方伦理学史、应用伦理学、企业伦理、经济伦理等。


现任室主任何怀宏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

姓名

职称

学历

指导研究生

研究领域

何怀宏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伦理学、政治哲学、中国社会史

陈少峰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中国伦理学史、应用伦理学

王海明

教授

硕士

硕士导师

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政治哲学

程炼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心灵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西方伦理学

徐向东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心灵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西方伦理学

美学教研室


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北京大学哲学系最早于 1921 年开始设置美学课,并由先生亲自讲授。从 1923 年开始,美学课改由邓以蛰先生讲授。 1933 年 7 月,朱光潜先生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他在北大任教期间所写的《文艺心理学》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另外一位著名的美学家 —— 宗白华 先生也从南京来到了北大哲学系。当时,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三位著名的美学家都集中到了北大,北大在美学上的学术力量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顶峰。

1960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正式建立了美学教研室,这也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一个美学教研室。美学教研室创建时有 7 人,主要从事美学学科的资料建设和科学研究,为美学学科的建设奠定基础。后来,北京大学美学专业汇集了一批国内研究美学的专家,他们为北大美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先后有杨辛、于民、葛路、甘霖、高克地、阎国忠、李醒尘、叶朗等,他们在各自的方向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学者。
1981 年,国务院批准在本教研室设立美学博士点,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美学博士点。 2002 年,成为国内美学学科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目前教研室已经形成了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艺术美学四个稳定的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现任教研室主任朱良志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

姓名

职称

学历

指导研究生

研究领域

叶朗

教授

大学

博士导师

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

朱良志

教授

硕士

博士导师

中国美学史

张中秋

副教授

大学

硕士导师

美学原理

章启群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西方美学史、中国美学(魏晋方向)

王锦民

副教授

大学

硕士导师

中国美学

彭锋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中国美学


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的科学技术哲学及其相关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北大是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发源地,一代代北大学人为这个学科的奠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18 年,北大在国内最先开设了 “ 科学概论 ” 课程。 1920 年出版部出版王星拱教授的《科学方法论》讲义,是现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哲学著作。 1953 年,苏联专家萨波什尼科夫和生物系教授赵义炳在北大招收中国最早的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 1961 年,北大哲学系成立自然辩证法教研组,孙小礼任组长。 1962 年,北大与中国科学院哲学所联合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 1979 年,在哲学系之外成立了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史教研室,潘永祥任主任,负责开设理科研究生的政治必修课。 1983 年,本教研室开始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6 年 4 月 12 日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史教研室更名为 “ 科学与社会中心 ” ,挂靠在哲学系,孙小礼为主任、李慎为副主任。 1990 年,北京大学获得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4 年 5 月,科学与社会中心并入哲学系,教师统一组成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负责全校理工科研究生的公共课,以及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设,在科学技术史( 071200 )和科学技术哲学( 010108 )两个专业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
目前研究方向包括:科学思想史、科学社会史、化学史、医学史;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数学哲学、生态哲学、科学的社会研究、科技政策、科学传播等。
现任教研室主任吴国盛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

姓名

职称

学历

指导研究生

研究领域

任定成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化学史、科学社会史

吴国盛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自然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

冀建中

副教授

学士

硕士导师

数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与宗教

任元彪

副教授

硕士

硕士导师

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

孙永平

副教授

硕士

硕士导师

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分析哲学

周程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日本科技史与科技政策、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

王骏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科学社会史、科学与公共政策

刘华杰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传播

苏贤贵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科学社会学、科学与宗教、环境伦理学

佛教与道教教研室

北京大学哲学系历来有重视东方宗教哲学特别是佛教哲学研究的传统。 “ 五四 ” 前后,蔡元培先生就曾经聘请梁漱溟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后来,周叔迦、汤用彤、胡适、熊十力等也先后在北大讲授过佛教史、佛教哲学、佛教文学、唯识学、因明学等课程。
1961 年,北大哲学系成立了东方哲学教研室,主要成员为朱谦之先生和黄心川先生等。他们为哲学系的包括佛教在内的东方宗教哲学学科的发展做了重要的开拓性工作。 1986 年,哲学系恢复设立了东方哲学教研室,主要承担包括佛教在内的东方宗教哲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道教方向的科研和教学由宗教学教研室和中国哲学教研室承担。 2000 年,哲学系(宗教学系)调整了下设教研室的构成,将原来的东方哲学教研室和宗教学教研室的人员进行重新整合调配,正式成立了现在的佛教与道教教研室。楼宇烈教授出任首任教研室主任。
教研室目前的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有: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道教史、中国民间宗教、印度宗教哲学、国外佛教研究、比较宗教学、宗教学基本理论等。
现任教研室主任姚卫群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

姓名

职称

学历

指导研究生

研究领域

姚卫群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佛教、东方哲学

王宗昱

教授

硕士

博士导师

道教、中国民间宗教

周学农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佛教

李四龙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佛教

王颂

讲师

博士

佛教、日本佛教



基督教与宗教学原理教研室


基督教与宗教学原理教研室的前身为 "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教研室 " 。 1982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宗教学本科专业,同时组建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教研室。 1995 年,中国国立大学的第一个宗教学系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宗教学教研室划归宗教学系。为适应北京大学宗教学系的发展需要,经调整充实师资力量,原有的宗教学教研室自 2001 年易名为 " 基督教与宗教学原理教研室 " 。
目前,本教研室主要承担宗教学、基督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并负责培养宗教学、基督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 4 个研究方向的硕士生,以及宗教学原理、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和中国基督教史 4 个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教师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宗教学原理、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基督教史、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东正教、俄罗斯哲学、伊斯兰教、阿拉伯哲学等。
现任教研室主任张志刚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

姓名

职称

学历

指导研究生

研究领域

张志刚

教授

硕士

博士导师

宗教学原理、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哲学

孙尚扬

教授

博士

博士导师

中国基督教史、宗教社会学

徐凤林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东正教、俄罗斯哲学

沙宗平

副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伊斯兰教、阿拉伯哲学

吴玉萍

讲师

硕士

1

基督教史、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徐龙飞

副教授

博士

1

基督教哲学

吴飞

讲师

博士

宗教学、基督教哲学

哲学系研究生就业总结及近四年毕业去向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尤其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与量都上了几个台阶。同时,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化,整个社会的人才观、价值观也有了很大变化,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

就业是毕业生向社会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同时更是检验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泛泛来说,就业工作做得好不好,与几个因素有关:一是整个社会的总体需求,尤其是人才的供求关系;二是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及意愿,三是所学专业及所在学校的名气。在这些方面,社会大势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只能适应。为了做好就业工作,我们只能在可控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各个院系尤其是就业困难的院系都想尽了各种办法,为同学们找到比较满意的单位而努力。

最近几年,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和就业岗位的减少,毕业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和院系都很重视毕业生的就业与指导。总起来说,哲学系的研究生就业工作与以前比较变化不太大,没有变得特别难分,当然,也不是供不应求。

为了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我系上下都很重视。在常规工作中,我系按毕业班的特点将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将工作做在前头。每年 10 月份,我们就召开毕业生会议,介绍往年同学就业情况,传达当年就业政策,并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巧,使同学对自己将来的选择进行及早定位,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将自己所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新的精神下达后,及时传达学校最新精神;第二,会后跟踪每个学生的就业情况,并通过个别谈话、召开学工例会等形式,稳定学生情绪,促使其角色观念的转换,使他们能真正面对过去和未来,自觉承担对自我及社会的责任,同时做好就业方案的上报和毕业生派遣工作;第三,每年在毕业生毕业离校前夕,召开毕业生欢送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强广大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树立他们为社会做贡献、为母校争光的理想。

特色工作:

1 、将就业纳入整个学生培养体系。因为就业既是对院系工作的检验,又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的检验。为了满足社会对复合性人才的需要,我系的教学思想就以“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为指导。

2 、全系动员:做好就业工作不是个别人的事情,而是攸关整个院系发展的大事。我们在各种不同场合,都呼吁全系老师利用他们的资源,积极协助推荐学生,每年都有几个成功的例子。

3 、积极收集需求信息,与需求大户保持密切关系。需求信息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只有保持足够多的需求信息,才能使同学们有一个比较宽的选择面。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广泛收集信息,同时保持信息的有效性。根据近几年统计,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最后单位的落实与系里提供的信息有关。

4 、个性化指导: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对每个毕业生的特点、所长及就业意愿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个人情况对他们给予建议与指导,使同学找工作不盲目,更有针对性。尤其是对就业有困难、思想中存在问题的学生主动地做工作,进行重点指导。

5 、做好学生的感情沟通工作。毕业生是我们的财富,是院系以后发展强有力的同盟军,同时也是毕业生找工作时的好帮手。只有在校期间,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进行感情投资,学生毕业后才会对母校母系有一种割不断的感情,才会经常与我们联系,也会在就业中向我们提供帮助。

根据对我系近几年研究生就业去向的统计,在硕士生方面,去事业单位工作和上博的比例总和在 45 %至 60 %之间波动,出国出境每年的变化比较大,而去企业就业的同学有明显增加。在博士生方面,去事业单位和做博士后工作的比例在 83 %至 95 %之间波动,说明我系博士毕业生大多数进入高校、科研单位或文化出版部门。

每年都有个别同学因各种原因进入二分,但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期望值比较高,不愿去外地就业。


近四年就业去向统计如下:

硕士

年级

上博

事业

单位

机关

企业

出国

出境

人数

总计

99 级

10

16

7

1

4

3

41

00 硕

4

19

9

9

2

3

46

01 硕

5

16

4

6

9

7

47

02 硕

5

18

0

5

3

7

38

博士

年级

博士后

事业

单位

机关

企业

人数

总计

99 级

20

1

21

00 博

19

2

1

1

23

01 博

3

18

2

1

24

02 博

2

24

3

1

30

哲学系 2008 年关于推荐免试研究生初选形式:

1、 按照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要求,每一个申请推免的学生按程序提供完整有效的申请材料。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优良,遵纪守法。

3 、有国家教委批准并有推荐资格的全国重点高校应届的本科毕业学生,排在本年级或本专业前 3 名者,可申请。

4、 校内学生在各系排名前 50% 名者,可申请。

5、 本系学生排名前 60% 名者,可申请。

笔试加试外语和哲学(中、西、马)基础知识,百分制,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面试分专业进行。权重为 5/5 开。系里组成统一复试小组进行(面试、口试相结合)。

6、 申请办法和材料都参照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招办,招生目录公布的说明办理。

本系不提供历年博士、硕士试题。

同等学力报考严格按北京大学硕士招生目录中的要求执行。

硕士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著作:(包括《 19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共产党宣言》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卷本),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

①《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哲教研室编,中华书局出版, 80 年左右版。

②《中国哲学资料选辑》 (上下册) 北大哲学系中哲教研室编,中华书局出版, 81 年左右版。

③《中国哲学史》( 1-4 册)人民出版社出,任继愈主编。

④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出,肖萐夫、李锦全主编。

⑤ 《 中国哲学大辞典》方克立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年出版。

⑥ . 《中国哲学史》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 年 10 月。

西方哲学

( 哲学系非西方哲学专业考生只参考带 *** 号者 )

1***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 2002 年北京

2 《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上册)》,洪谦主编,商务印书馆, 1993 年北京

3 《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陈启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北京

4 《存在主义哲学资料选集(上)》,熊伟主编,商务印书馆, 1997 年北京

5***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5 月。

6 《新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等编著,人民出版社

7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

8 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商务印书馆

9 《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 , 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美)梯利著,商务印书馆, 1995 年版

中国现代哲学

①《中国现代哲学史》(教材)北大出版社。

②《中国现代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北大出版社。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 6 、 7 卷北大出版社。

④《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北大出版社。

伦理学原理

①《伦理学简明教程》魏英敏、金可溪编, 84 年北大出版社。

②《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北大出版社 90 年版,魏英敏编。

③《新编伦理学教程》北大出版社 93 年版,魏英敏主编。

④《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89 年,罗国杰主编。

⑤《良心论》上海三联书店, 1994 版,何怀宏著。

⑥《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89 年,张岱年编。

美学

参考书目

叶 朗 《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彭 锋 《美学的感染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叶 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

章启群 《西方美学史新编》,商务印书馆

张 法 《 20 世纪西方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 宪 《 20 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逻辑学

1、 《数理逻辑》华东师大出版, 86 年汉密尔顿著,朱水林译。

2 、《模态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 5 月,周北海著。

3、 数学(三)是国家教委统一出题。

宗教学原理

序号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01

宗教学通论新编

吕大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02

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

张志刚

人民出版社

1995

03

宗教学是什么

张志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04

宗教社会学

孙尚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05

基督教会史

沃尔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06

基督教哲学 1500 年

赵敦华

人民出版社

1994

07

基督教与明末儒学

孙尚扬

东方出版社

1994 , 1996

08

东正教

布尔加科夫

商务印书馆

2001

09

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

张百春

上海三联书店

2000

10

伊斯兰教概论

金宜久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7

11

伊斯兰哲学

沙宗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12

佛学概论

姚卫群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

13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

中华书局

2002

14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

上海人民出版社

Sept 1 2002

15

中国道教史

任继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16

中国道教史(四册)

卿希泰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1994

l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自然科学史》

1 、 W.C. 丹皮尔著,李珩译,《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2 、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科学哲学》

1 、亨普耳著,张华夏译,《自然科学的哲学》,三联书社, 1987 年。

2 、艾伦·查尔默斯著,邱仁宗译,《科学究竟是什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年。

l 科学技术史专业

《自然科学史》

1 、 W.C. 丹皮尔著,李珩译,《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2 、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1 、袁运开主编,《现代自然科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2 、宗占国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书

l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吴国盛

《西方哲学史》

《科学思想史》

《科学哲学》

与去年相同

龚育之

《科学技术史》

1 、斯蒂芬· F ·梅森著, 周熙良 等译,《 自然科学史》,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年版。

2 、李佩珊, 许良英主编,《20 世纪科学技术简史》, 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3 、李约瑟著,陈立夫等译,《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科学技术哲学》

1 、艾伦·查尔默斯著,邱仁宗译,《科学究竟是什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年。

2 、龚育之著,《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3 、刘珺珺著,《科学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

l 科学技术史专业

任定成

何祚庥

《科学技术史》

1 、斯蒂芬· F ·梅森著, 周熙良 等译,《 自然科学史》,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年版。

2 、李佩珊, 许良英主编,《20 世纪科学技术简史》, 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3 、李约瑟著,陈立夫等译,《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科技史理论与方法》

1 、赫尔奇·克拉夫著,任定成译,《科学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2 、席泽宗著,《 科学史十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3 、赵万里著,《科学的社会建构》,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以上书目只作复习参考,除以上列出的书目外,没有列出的有关书籍也要看,考试内容不限于列出的书内。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