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名历史系,始建于1949年。学院现有教师67人,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9人,外籍教授3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劳动人事部批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设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并从2004年开始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目前,本站可接受博士后的专业包括:世界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欢迎国内外笃学之士申请。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世界史),又是国家文科基地及教育部世界文明史重点科研基地,有7个硕士点(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与博物馆学),现有专职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14人,副教授29人。近5年来,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主持了包括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子项目等27项,出版学术专著40多部,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美国研究》和《日本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报刊》等刊物转载论文185篇。有些论文在国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反响。目前,历史文化学院已与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北岭分校、英国伦敦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和香港大学等学府的历史系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
院长简介
韩东育 教授
1979年9月-1986年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97年10月-2001年8月,在日本国东京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Ph.D.)。研究方向为东亚思想史。出版专著两部,论文数十篇。现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国际中国哲学会会员(美国)、日本思想史学会会员(日本)、国际中国道家学术联合会会员(中国)、吉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
学院历史
学院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49年到“文革“结束前
这个时期的业绩突出地表现为:
(1)1955年在全国率先举办有苏联专家参加的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亚洲史研究班,不仅造就了伊文成、彭树智、王春良、马家骏、刘文鹏、刘家和、毛昭晰、李长林、周怡天,崔连仲等著名史学家,而且在同期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中还涌现出邹有恒、戚佑烈、朱绍侯、苑书义和韩成文等一大批著名的史学人才,对全国的历史教学和研究事业形成了强劲的辐射。20世纪80年代京广线沿途的大学历史系主任几乎均出自这个时期的毕业生。
(2)我院教师编写出一批历史专业教材,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史学科因此而成为国家教育部重点扶植建设的学科。
第二个时期:80年代
在这十年间,我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1-1987年间,先后获得了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三个博士点(后因1997年国务院对学科进行调整,原有的两个世界史博士点被合并为一,硕士点亦然)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地区国别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五个硕士点。1988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0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向美国派遣和接受“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的单位。这些成果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个时期:1995-2005年
这期间,我院于1995年被确定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保护基地。1996年,我院成为国家“九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1997年获得专门史硕士点。2000年,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等院校世界历史学科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12月世界史专业被国家再次确认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经过教育部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批准,在历史文化学院增设旅游管理专业。同年,整个历史学科又成为“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2003年,历史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和国家劳动人事部设置的博士后流动站所在单位。至此,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覆盖了整个历史学科,形成了完备的高学历教育体系。2004年根据东北师范大学的发展规划,历史系始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下设中国史、世界史、古典文明和旅游管理四个系,附设古典文明研究所、世界中世纪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所、美国研究所、东亚文明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所、东北史研究所、教法函授部,另外还有世界文明史中心(教育部)、东北边疆工作站(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2005年设立的亚洲文明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多年来,历史文化学院一直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所在单位。
学院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在教学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完成了由模仿苏联史学学科体系向开创符合国际学术规范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的转变;由以编撰专业教材为主向专业研究为主的转变;由依靠国外研究论著文献向研读外国原始文献的转变;由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向以培养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为主的转变。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东亚思想史、国际关系史、地区国别史,为世界史学科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唐宋史、明清史、中国近现代史,构成了中国史研究的主体结构。这种配置,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区域性,既各有侧重,又彼此关联,形成了门类齐全、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开创的中西文明及制度结构比较研究、亚述学、埃及学、古典文献版本研究、基督教文明研究、以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冷战时期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史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史研究、以美国城市史、移民史、社会史研究为核心的地区国别史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居于领先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子项目研究、汉代豪民研究、唐代制度史研究、西夏外交史研究、明清社会史研究和大型古籍整理为切入点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以“日本与中国东北研究”为核心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以及以中日思想比较为核心的思想史研究,与国内同领域、同学科专业相比,均别具学术与地方特色。由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期坚持“三高”标准(“高层次的项目”、“高水平的论著”和“高级别的奖励”),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奴隶制文明由城邦发展到帝国的规律性、中西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共同规律及特殊道路、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中结构变迁、制度转换的形态与特点、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体系、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史史料学研究、美国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与巴黎统筹委员会研究、美国城市与移民史研究、中日思想史比较研究、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政策研究、中朝边界问题研究、中韩关系史研究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建议。
国际交流
多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宫城教育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迈阿密大学、加拿大艾伯塔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高等学府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
- 2022-02-26学科语文10年至14年专业课真题集锦 (附文学院本科生课件)
- 2021-09-21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生态学真题
- 2021-08-2219拟录取东北师范大学学科语文初试经验帖
- 2021-08-05东师[新闻与传播]经验贴~
- 2021-07-28关于教育学去年复试的一点经验
- 2021-05-12[外语]我的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笔记等资料
- 2021-04-302018东师英美文学真题回忆+初试复试经验帖
- 2021-04-022019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硕
- 2021-03-3019东北师大教育技术学初复试第一上岸经验~
- 2021-03-28天道酬勤——东师小教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