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各学科考研大纲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6月18日通过。I.考试性质社会工作原理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6月18日通过。
I.考试性质
社会工作原理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社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素质和实践经验,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社会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会学基础知识及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功能,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掌握社会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视角与方法。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把握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题型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25%)
(2)简要分析题(40%)
(3)论述题(35%)
Ⅳ.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把握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
一、社会工作概述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
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服务领域
4.社会工作的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1.社会福利思想
2.社会福利制度
3.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价值体系
4.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三、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工作理论的涵义及地位
2.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3.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四、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
1.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2.儿童发展与社会环境
3.青少年发展与社会环境
4.成人发展与社会环境
5.老人发展与社会环境
五、社会工作过程
1.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2.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六、社会工作教育
1.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的意义
2.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化
3.社会工作本土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功能,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社会学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与方法。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功能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学的功能
二、社会
1.社会及其构成
2.文化的类型与功能
三、人的社会化
1.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意义
2.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与内容
3.社会角色
四、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类型
2.社会互动的理论
五、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的涵义及类型
2.初级社会群体
3.社会群体的变迁
六、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类型
2.社会组织的结构
3.社会组织管理
七、社会制度
1.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2.社会制度的功能
八、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社会分层的概念与功能
2.社会分层理论
3.社会流动
九、社区
1.社区的概念与要素
2.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
3.城市化
十、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社会变迁的涵义与类型
2.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内容
3.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十一、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的涵义及特点
2.社会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3.当前我国的主要社会问题
十二、越轨与社会控制
1.越轨行为及其类型
2.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3.社会控制体系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6月18日通过。
I.考试性质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是为我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报考我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实务素养,并有利于我校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的内容基本理论与方法。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约20%
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方法约20%
社会工作实务的常用模式约20%
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领域约20%
社会工作实务的相关资源约20%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简答题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
论述分析题80分(4小题,每小题20分)
Ⅴ.考查内容
一、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1、接案;
2、预估;
3、计划;
4、实施;
5、评估;
6、结案
二、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
1、个案工作:(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3)个案工作的原则和技巧;(4)个案管理
2、小组工作:(1)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2)小组工作的理论和主要模式;(3)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4)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3、社区工作:(1)社区工作的涵义与特点;(2)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3)社区工作的技巧;(4)我国的社区工作
三、社会工作实务的常用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2、行为治疗模式
3、人本治疗模式
4、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5、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6、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7、自助小组模式
8、成长小组模式
9、社区服务模式
四、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
1、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2、老年社会工作
3、残疾人社会工作
4、妇女社会工作
5、药物滥用社会工作
6、家庭社会工作
7、学校社会工作
8、医务社会工作
9、矫治社会工作
五、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
1、志愿者;
2、家庭;
3、学校;
4、社区;
5、单位;
6、重要他人;
7、社会组织;
8、政府组织;
9、社会政策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社会学理论》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6月18日通过。
I.考试性质
社会学理论考试是为我校招收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报考我校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掌握社会学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社会学理论素质,并有利于我校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社会学理论科目考试涵盖社会运行概述、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理论、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理论、社会运行问题与对策理论等内容。要求考生:
(1)准确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正确地、灵活地使用本学科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表达专业学术思想。
(3)运用本学科相关原理解释和分析社会问题,阐述学术观点。
(4)能够用社会学理论评价社会现象。
(5)具备一定的社会学的专业思维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简答题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
论述分析题80分(4小题,每小题20分)
Ⅴ.考查内容
一、社会运行概述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的定义
2、社会学学科的演变
3、社会学与社会的关系
(二)社会运行条件、机制、环境
1、社会和社会运行的定义
2、社会运行的条件
3、社会运行的机制
4、社会运行状态
5、文化
二、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理论
(一)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概念和类型
2、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3、社会化过程和机制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二)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概念
2、社会角色理论
3、社会角色的分类
4、社会角色扮演
(三)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概念和理论
2、社会互动情景和过程
3、社会互动的基本类型
4、集合行为
(四)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概念、类型
2、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3、初级群体
(五)社会性别
1、社会性别的概念
2、社会性别理论
三、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理论
(一)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概念与分类
2、社会组织目标与结构
3、社会组织管理
(二)社会分层
1、社会分层概念
2、社会分化
3、社会分层理论
4、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5、中国社会分层状况
(三)社会流动
1、社会流动概念与类型
2、社会流动的问题
(四)社区
1、社区概念、类型
2、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
3、虚拟社区
(五)城市化
1、城市概念与演变
2、城市空间
3、城市的社会文化特点
4、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六)社会现代化理论
1、社会变迁概念、类型、原因
2、社会现代化概念与特点
3、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四、社会运行问题与对策理论
(一)社会问题的特质
1、社会问题概念、分类、特征
2、关于社会问题的理论
(二)社会问题分析
1、人口问题
2、环境问题
3、贫困问题
(三)社会控制
1、社会控制概念与特质
2、社会控制体系
(四)社会政策
1、社会政策概念与特质
2、社会政策的制定
3、社会政策的执行
4、社会政策的终结
(五)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概念、内容、演变
2、社会保障模式
3、社会保障的功能
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六)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概念
2、社会工作的起源
3、社会工作的作用
4、社会工作的对象、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公共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6月18日通过。
I.考试性质
公共管理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公共管理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公共管理学的视角、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时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公共管理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公共管理基础考试涵盖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和公共部门经济学等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比例结构
政治学原理约33%
管理学原理约33%
公共部门经济学约34%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约20%
简答题约30%
案例分析题约25%
论述题约25%
Ⅴ.考查内容
一、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
1.政治的含义
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的定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
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政治的社会地位。
(二)政治学
1.政治学的涵义和内容构成
政治学的含义;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2.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
二、政治关系
(一)利益与政治
1.利益的含义
利益的形成和本质;利益的内在矛盾
2.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的含义;共同利益;利益矛盾。
3.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们和作用
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二)政治权力
1.政治权力的含义
政治权力的本质;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特性。
2.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
政治权力类型;政治权力关系。
3.政治权力的作用
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政治权力的作用。
(三)政治权利
1.政治权利的含义
政治权利的含义;政治权利的特性。
2.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
政治权利的历史发展;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
三、政治行为
(一)政治统治
1.政治统治的含义
政治统治的含义;政治统治的特点。
2.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
政治统治的基础;政治统治的类型。
3.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
政治统治的方式;政治统治的作用。
(二)政治管理
1.政治管理的含义
政治管理的含义;政治管理的特征。
2.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政治管理的职能;政治管理的类型。
3.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政治管理的方式;政治管理的作用。
(三)政治参与
1.政治参与的含义
政治参与的定义和特征;政治参与的类型。
2.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
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3.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政治参与的作用;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
四、政治体系
(一)国家
1.国家的涵义
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历史类型。
2.国家的形式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
3.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的含义和设置原则;主要国家机构。
(二)政党
1.政党的含义
政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政党的类型;政党的作用。
2.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的含义;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三)政治社团
1.政治社团的含义
政治社团的定义;政治社团的特征。
2.政治社团的类型
政治社团的技术分类;资本主义社会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团。
3.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政治社团的作用方式;政治社团的作用。
五、政治文化
(一)政治心理
1.政治心理的含义
政治心理的含义;政治心理的特点。
2.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
政治心理的基础;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
3.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
政治心理的类型;政治心理的作用。
(二)政治思想
1.政治思想的含义
政治思想的定义;政治思想的特性。
2.政治思想的结构和类型
政治思想的结构;政治思想的类型。
3.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
政治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政治思想的作用。
(三)政治社会化
1.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2.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3.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
政治社会化的类型;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六、政治发展
(一)政治革命
1.政治革命的涵义
革命与政治革命;政治革命的特征。
2.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
政治革命的类型;政治革命的方略。
3.政治革命的方式和作用
政治革命的方式;政治革命的作用。
(二)政治改革
1.政治改革的含义
政治改革的定义;政治改革的特征。
2.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
政治改革的目标;政治改革的方式。
综合性改革方式和多项分进式改革方式
3.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
政治改革的条件;政治改革的作用。
(三)政治民主
1.政治民主的含义
政治民主的定义;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
2.政治民主的类型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民主;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内涵。
3.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
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政治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
七、管理和管理学
(一)管理和管理学的概念及其特征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基本特征
3.管理学的概念
4.管理学的基本特征
(二)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1.管理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学派。
2.管理学的发展特点。
八、决策
(一)环境研究
(二)决策理论
1.决策的含义和类型
2.决策的一般步骤
决策过程或决策程序:问题发现、问题确认、建立议程、确立目标、拟定备选方案、备选方案的评估、行动方案的选择。
3.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法。德尔斐法。
(三)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1.计划的含义
计划就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5W1H法。
2.计划的功能
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预防意外情况对行动造成的干扰,为实施控制提供依据。与计划的功能相联系的是计划的部门职能,具体有四项。
九、组织
(一)组织概述
1.组织的含义
组织与管理的相关性。组织的特点:目标的一致性,原则的统一性,资源的有机结合性,活动的协作性,结构的系统性。
2.组织的类型
分类的根据。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不同类型组织的特点。
(二)组织结构设计
1.组织设计的含义
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组织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战略、技术、组织发展的阶段。
2.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3.组织设计的内容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设计、组织职能设计、组织部门设计、组织职位设计、组织职权设计。
(三)人员的配备
1.人事工作的定义
2.人员的选聘和提升
3.绩效评估
4.管理人员的培训
(四)组织结构整合
1.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相配合
2.集权和分权的合理配置
3.直线管理和参谋的有机结合
4.委员会的正确采用
(五)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含义
组织文化的含义与基本特点。
2.组织文化的类型
3.组织文化的功能
组织文化的四种主要功能。
十、领导
(一)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职能
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领导的实质是追随与服从。领导的构成。领导艺术的特征及其与权术的区别。
2.权力的构成
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领导者的基础性权力。正确用权的基本原则。
3.领导者素质
领导者素质的含义及特征。管理史上有代表性的素质理论。公共管理部门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结构。
(二)人性假设和领导理论
1.人性假设理论
X理论一Y理论。有关人类特性的四种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2.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理论
领导行为的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管理方格论:专制型、民主型和自由放任型三种基本领导风格。利克特的四种领导体制:"专权独裁式","开明专制式","协商式","参与式"。领导风格连续统一体理论。
3.领导权变理论
菲德勒权变理论。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罗伯特·豪斯的途径一目标理论。维克多佛罗姆和菲利普·耶顿的领导者参与模型;史蒂文·克尔和约翰·杰迈尔的领导替代理论。
(三)激励
1.激励的含义
激励是说明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工作中的激励,即管理学中的激励概念。激励含义中的三个关键因素。激励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如划分为早潮激励理论和当代激励理论;需要理论和激励理论等。
2.需要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
3.激励理论
维克多·弗罗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激励理论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激励的模式
(四)沟通
1.沟通的特点与功能
沟通是意义的传递与理解。沟通的特点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沟通的主要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信息。沟通与领导的关系。当前迅速发展的电子沟通。
2.沟通过程与流向
沟通过程及影响沟通的因素。横向沟通与纵向沟通。沟通中的焦虑与过滤。
3.沟通网络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特点。正式沟通的五种形态: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轮式沟通,全通道式沟通。沟通媒介的丰富性。小道消息的特点、功能及管理方法。
4.善于倾听
讲话和倾听是沟通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听和倾听的区别。倾听的指南和检验倾听的试验规则。托尼·亚历山德拉关于听众的分类。
十一、控制
(一)控制的含义与类型
1.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要确保组织的所有活动与组织的目标和计划相一致,从而使得活动更加有效的管理活动。控制的目的。控制与计划的关系。经典控制模型。控制的三项功能。
2.控制的类型
事前控制、现场(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任务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控制。
3.有效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二)控制过程
1.确立标准
2.衡量工作成效
3.纠正偏差
(三)控制方法
十二、市场与政府
1.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2.市场失灵和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3.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十三、公共经济理论
(一)外部效应理论
1.外部效应的含义与分类
2.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二)公共物品理论
1.公共物品的特性与判定
2.纯粹公共物品与纯粹私人物品的区别与需求分析
3.林达尔均衡与免费搭车者问题的解决
4.混合物品的概念及其供给
(三)公共选择理论
1.政治均衡的概念与投票决策中的政治均衡
2.政治行为的分析
十四、公共支出
(一)公共支出的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1.公共支出的分类
2.转移性支出的经济的影响
(二)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1.公共支出增长模型
2.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十五、预算与收入
(一)公共部门预算
1.预算的原则与基本预算制度
2.预算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二)公共收入
1.公共收入的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
2.税收的概念、特点、构成要素及作用
3.公债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三)税收原则理论
1.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过程
2.税收公平原则的含义及其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
3.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及其包括的内容
4.税收原则政府归纳
(四)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
1.税种分类
2.税制结构设计
(五)税收制度
1.所得课税
2.财产课税
3.商品课税
(六)税收效应分析
1.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
2.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3.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
4.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5.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
十六、公共财政制度
(一)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目标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3.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4.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主张
(二)财政分权管理体制
1.财政分权理论
2.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划分
3.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1.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与特点
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种类
3.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6月18日通过。
I.考试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选拔具有一定哲学素养的专业人才,测试学生在进入哲学硕士学习之前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最基本的哲学素养、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使教育为现代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有利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培养哲学专业研究生方面择优录取,并培养出具有哲学素养和人文修养的哲学专业人才。
II.考查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察目标为:考查考生是否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考查考生能否熟练掌握马克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是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考查考生是否能准确掌握并运用哲学理论解决现实中所反凸显的新情况、新问题。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哲学中相关的前沿性理论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辩证唯物主义约60%
历史唯物主义约40%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分(5小题,每小题4分)
简答题40分(4小题,每小题10分)
论述题90分(4小题,从中选作3题,每小题30分)
Ⅴ.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掌握哲学、世界观概念,理解哲学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及其理论品质。深入理解哲学基本问题与其内容以及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掌握物质、实践、运动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理解意识的本质,深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意义,深入理解实践的特点及其基本形式,深入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条件,深入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指导意义。
三、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掌握发展矛盾、质、量、度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理解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理解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深入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深入理解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深入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掌握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概念,理解,理解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区别,理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理解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二次飞跃及其条件,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深入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意义,深入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其意义,深入理解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五、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掌握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地理环境概念,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理解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理解社会意识的构成,理解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深入理解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意义,深入理解地理环境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深入理解社会历史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六、社会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国家概念,理解生产力的要素,理解生产关系的要素,理解上层建筑的构成,理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深入理解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深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七、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
掌握社会形态、人民群众概念,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包括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的作用),理解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深入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深入理解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深入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及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八、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掌握社会进步概念,理解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人的本质多方面的含义,理解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理解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理解共产主义的三层含义,深入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西哲学史》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6月18日通过。
I.考试性质
《中西哲学史》考试是为招收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专业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近代之前中国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西方哲学史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核心观点,以及运用史论结合方法分析和解决哲学理论及实践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中西哲学史素质,并有利于哲学一级学科点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中西哲学史》考试涵盖近代之前中国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西方哲学史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经典文本、基本概念、核心观点、主要原理、研究方法论策略、具体分析技巧和工具,以及它们诞生的社会存在基础,特别是其独有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本考试科目的有关知识;(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考试科目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其经典著作、基本范畴、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核心观点;(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4)借用中外哲学思想巨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社会存在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哲学史约50%
西方哲学史约50%
Ⅳ.试卷题型结构
概念辨析题60分(6小题,每小题10分)
简答题60分(3小题,每小题20分)
论述题30分(1小题,30分)
Ⅴ.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哲学史(近代之前)
近代之前的中国哲学史,主要由先秦和封建时期哲学这两个阶段组成。
一、先秦时期的哲学
该时期哲学主要围绕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问题而展开。
除了准确把握先秦思想家们所处的经济基础、政治体制特别是战争状态、思想文化等社会存在背景,以及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各流派主要经典文本、各流派基本范畴、各流派核心观点及其方法论与方法特点以外,尤其要把握其天道观、人道观、古今观、知识论和名实观等核心观点。
二、封建时期的哲学
这个时期可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四个阶段。
(一)秦汉时期
战国时期,各国相继确立了封建制。秦灭六国,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的虐政激起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借助这次起义,刘邦建立了汉朝。汉初统治者慑于秦亡的教训,抛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崇尚黄老之学。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些依托黄帝的著作,其内容是对老子思想的发展与改造,并吸收了法家思想,形成黄老之学。黄老主张清静无为,有利于暂时缓和阶级矛盾与恢复经济,在汉初盛极一时。后来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而科学的进步、王充等人的反正统派哲学思想的出现以及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建立,使哲学思想呈现出复杂的新局面。汉代哲学思想主要是围绕天人关系、宇宙形成、形神关系、古今变迁、人性学说等核心问题展开的。
(二)魏晋南北朝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十分复杂也极为活跃。东汉末年,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哲学变得越来越烦琐和荒诞,已是穷途末路,需要有一种新的哲学思想为封建社会的合理性作论证,以抽象性为特征的玄学(见魏晋玄学)思潮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富于思辨性的哲学,它较深入地探讨了宇宙本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哲学范畴、概念和命题,如有无、体用、本末、名教与自然之辩、言意之辩等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哲学。与此同时,印度佛教在中国逐渐流传,中国道教也建立了自己的宗教神学的理论体系。
该时期主要围绕有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辩、形神之争等核心问题而展开。
(三)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哲学突出探讨了如下问题:道统与法统之争、天人关系、心性、理事等。
隋唐时代,国家统一,寺院经济高度发达,佛教进入鼎盛阶段,佛教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教派。一些富有哲学思想的宗派,着重通过阐发心性问题,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劝导人们加强主观修持,以达到成佛境界。佛教各派理论纷纭繁杂,归结起来约可分为:介绍印度佛学的唯识宗,中国化的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
(四)宋元明清时期
宋元明清哲学是以理学为特征的。理学思潮兴起于北宋中期,南宋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清代中叶逐渐衰落。理学以儒家孔孟学说和《周易》的哲学为基础,吸取道家和佛教的思想资料,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理学普遍讨论"形而上"同"形而下"的相互关系一类理论问题,同时又很重视现实社会和人生问题,它在总结以往哲学,特别是玄学和佛学理论的基础上,以独特的方式更加深入广泛地讨论了各种哲学问题,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哲学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哲学,除了理学外,还有其他潮流。各学派之间既有对立和斗争,又有相互影响和渗透,主要是围绕理气与道器、心性与心物、闻见与知行、两一与变化、古今与理势等焦点问题展开的。
第二部分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西方哲学史,主要由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等几个时期的哲学所构成。
一、古希腊哲学
亦称古希腊罗马哲学。古希腊哲学从神话传说中产生以后,首先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探讨,最早有米利都学派,以后有毕达哥拉和毕达哥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兴趣由研究自然转移到研究人,智者的主要代表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就是这样。
苏格拉底和智者一样,也是集中研究人的哲学家,他同样轻视对自然的研究,反对未经批评的独断,但他与智者相反,主张有客观真理、认识事物是可能的。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就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各种道德的普遍定义,而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他的论辩诘难的方法是辩证法的最早来源。
由于智者和苏格拉底着重于人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了新的内容,关于认识的辩证法也得到了发展。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时期,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总结了以前各派的哲学思想,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死后约800年期间,主要哲学流派有伊壁鸠鲁学派、斯多阿学派和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三派关于伦理问题的争论导致M.T.西塞罗的折衷主义。大约从公元前100年起,罗马哲学由对伦理的兴趣转向了宗教,新毕达哥拉派和新柏拉图学派都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哲学,而以A.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则更是一种十足的宗教哲学。在这个时期,最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唯物主义者卢克莱修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新柏拉图派的波菲利和普罗提诺概括了普遍与个别、一与多的关系问题。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史的诞生地,西方哲学史上各式各样的思想学说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自己的起源。随着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古希腊哲学所阐发的各种思想又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特点。
二、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的主要哲学问题是神与人、天国与世俗的关系问题。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同基督教合流的产物,而在各个发展阶段中,这些成分所占的比重又各不相同。
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在时间上属于古代,但就其思想意识形态来说,则属于中世纪,它是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态,为中世纪经院哲学奠定了基础。
奥古斯丁以后的中世纪哲学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早期中世纪哲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波爱修和爱留根纳。(2)中期中世纪哲学。经院哲学的全盛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奉基督教教义为无上权威,但要用理性去加以解释,解释的方法极其烦琐,成了一种纯粹抽象的逻辑推理;集中于以罗瑟林为代表的唯名论与以安瑟尔谟为代表的实在论之争。(3)晚期中世纪哲学,13世纪,伊本·路西德的学说盛行,形成了所谓"阿威罗伊主义"的思潮,其最大代表是西格尔。此外,该时期唯名论代表人物有R.培根、J.邓斯·司各特、奥康的威廉,神秘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神学家M.J.埃克哈特。
三、近代哲学
近代哲学分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中期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等三个时期。
(一)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该时期自然和人成了当时思想界所研究的中心课题,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而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派的希腊人普莱索、贝沙里扬和意大利人M.费奇诺(1433~1499),亚里士多德派的P.彭波那齐等。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库萨的尼古拉、B.特莱西奥和G.布鲁诺。这些自然哲学家在15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唯物主义反对经院哲学的唯心主义,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反对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用辩证法的思想反对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不过,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刚刚开始,对自然的研究往往与魔术、炼金术、占星术纠缠在一起,新科学尚未完全获得独立。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哲学家尼古拉和布鲁诺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把握对立统一的途径问题。尼古拉从当时自然科学的材料出发,在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对立面一致的原理。他把多样性的统一归结为对立面的统一,认为只有对立的统一才是最高的真理。他还明确主张,要把握对立面的一致,需要经过三个相辅相成的阶段,即"感性"、"知性"和"理性"的阶段。
(二)中期近代哲学
17~18世纪末,是近代哲学的中期。该时期哲学的兴趣集中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等问题上。相对于古希腊哲学侧重于探究世界本原即本体论或存在论问题,笛卡儿则开创了强调反思人自身、人的认识的认识论,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笛卡儿被称之为"近代西方哲学之父"。
与近代自然科学及其方法此相适应,在哲学上从前被认为是由神灵统治的世界,现在则被认为是由因果必然性支配的世界,形而上学的机械的宇宙观一时占了统治的地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下半叶I.康德的时代。
归纳法与数学演绎法的分歧,在哲学认识论上表现为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培根、T.霍布斯、J.洛克、G.巴克莱和D.休谟,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R.笛卡尔、B.斯宾诺莎、G.W.莱布尼茨和C.沃尔夫。
(三)德国古典哲学
自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近代哲学进入了它的晚期。该时期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运用辩证法总结前人的思想,特别是总结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创立了以康德、J.G.费希特、谢林、G.W.F.黑格尔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
康德首先面临的是认识论问题,他用"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构成了其整个认识论体系。其既破除了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旧玄学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方法,又促使黑格尔达到了具体真理是亦此亦彼、对立统一的结论。
费希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皆"自我"所创造,由此建立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维(自我)与存在(非我)统一说。谢林则把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推向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是集德国唯心主义之大成的哲学家。他创立了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第一个系统地、自觉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成为马克思主义以前辩证法高级形态的最大代表。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公共管理综合》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6月18日通过。
I.考试性质
公共管理综合考试是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公共管理学的相关基础学科,特别是政治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和知识,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公共管理综合考试涵盖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包括行政领导概述、行政组织概述、国家公务员制度等)、行政程序与行政技术、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行政发展与行政改革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公共管理学的视角、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约30%
行政程序与行政技术约25%
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约25%
行政发展与行政改革约20%
Ⅳ.考查内容
一、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
(一)行政职能与行政权力
1、行政职能的涵义与构成
行政职能的涵义。行政职能的扩展。行政职能的构成。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
2、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涵义。行政权力的主要学说。行政权力的结构与特征。行政权力的分配。行政授权。行政权力的行使。
(二)行政领导与行政组织
1、行政领导概述
领导涵义。领导者的人生价值观。优秀领导者的品格。优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领导力及其提升。
2、行政组织概述
行政组织的涵义。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原则。组织环境。组织变革。
(三)人事行政
1、人事行政概述
人事行政的涵义。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倾向及特征。当代西方人事行政的发展
2、国家公务员制度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概念、特征及内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特点及基本内容。
3、现代人事行政中的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的概念、发展、程序。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
4、现代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
考任制。退休制。培训制。
5、现代人事行政的激励-保健机制
考核制。奖励与晋升制。工资福利制。
6、现代人事行政的行为调控机制
义务与道德规范。监督制。惩戒制。
二、行政过程与行政技术
(一)行政程序
1、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涵义特点与类型。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过程。
2、行政执行
行政执行涵义特点与类型、地位与作用。行政执行的能力和有效性。行政执行研究的线索、途径和模型。行政执行的方式。
(二)行政方法
1、行政基本方法
行政方法的内涵。强制性行政方法。诱导性行政方法。参与管理方法。行政责任方法。
2、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涵义及行政程序化内容。行政程序的极端化。行政程序的简化。
3、行政计划
行政计划概念。行政计划的编制过程及技术方法。
4、行政技术
系统工程。电子政务。ABC管理法。平衡计分卡。
(三)行政效率
1、行政效率概述
行政效率的涵义。类型。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行政效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行政效率测定与绩效评估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作用和意义。公共部门的特点和绩效评估的困难。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实践。
3、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效率测定的基本概念。效率测定方法的分类。效率测定的具体方法。
三、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
(一)依法行政与行政行为
1、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及发展。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
2、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涵义、特点与种类。行政行为的功能。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行政违法、行政不当及其行政法律责任。
(二)法制行政
1、法制行政
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法制行政的基本法则。现代法治行政的特征。
2、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的涵义和种类。行政监督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方式。行政监督的内在机制。
3、法制监督
法制监督的特征。法制监督的主体及具体形式。行政诉讼。
4、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的涵义、特征。社会监督的主体及形式。
(三)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的基本范畴
行政责任的涵义、特征。行政责任的意义。行政责任的历史演变。行政责任的内在实施条件。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2、行政责任的确定
行政责任的主体。确定行政责任的依据。行政责任的追究。
(四)行政伦理
1、行政伦理概述
行政伦理的涵义。行政伦理和行政道德。行政伦理关系。行政伦理的理论模型。
2、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功能
公务人员的个人品德。行政职业道德。行政组织层面的伦理。公共政策伦理。
3、行政伦理制度化
行政伦理失范及成因。行政伦理的管理。行政伦理立法。
四、行政发展与行政改革
(一)现代政府能力
1、现代政府能力的内涵
政府能力的有效性。政府能力的涵义。政府能力与政府职能、公共行政权力、改革选择的关联。
2、现代政府能力的构成
政府宏观能力的适用范围。经济管理能力。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行政组织管理能力。
3、公共危机与政府能力
公共危机的涵义与组成要件。公共危机的类型。公共危机管理的涵义与结构。
(二)当代中国政府改革
1、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建国初期的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机构改革。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政府机构改革。
2、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界说
行政体制的内涵。行政改革的涵义。法理和法律层面上行政改革的主要范畴。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层面上行政改革的主要范畴。
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
我国政府改革与市场经济、制度创新、政府能力的关系。
(三)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
1、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主体理论、政策主张以及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
2、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与政策主张。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争论。
3、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主要理论。
4、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与政策主张。
5、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的概念、特点与主要理论。
6、典范革命与官僚制典范批判
典范或范式的概念。"威尔逊-韦伯范式"原则批判。"威尔逊-韦伯范式"官僚制度批判。
(四)政府理论创新
1、新公共行政学
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2、重塑政府、政府再造、撤出制高点
重塑政府的特点、价值标准和政策主张。政府再造的涵义。
3、创新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行动理论。民主行动理论。"黑堡宣言"的中心观点。新公共服务理论要点。
(五)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
1、福利国家、公共管理与改革
福利国家的涵义、特点与基本原则。福利国家的弊端。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直接动因、价值和路径。英国的改革。美国的改革。新西兰的改革。
2、市场化、社会化与改革
民营化。社群主义。第三部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6月18日通过。
I.考试性质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社会学一级学科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社会研究方法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社会研究方法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本科目是社会科学研究所需掌握的公共方法科目之一,也是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
(1)善于发现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收集各种资料、处理和分析资料,并能够成功撰写研究报告。
(2)掌握并融会贯通方法体系中的宏观理论、中观的研究方式和微观的具体方法技术。
(3)掌握一种认识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解释和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方法手段。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方法论约10%
研究方式约10%
具体研究方法约50%
资料分析约20%
报告写作约10%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30分(5小题,每小题6分)
简答题40分(5小题,每小题8分)
论述分析题30分(2小题,每小题15分)
操作题30分(2小题,每小题15分)
计算题20分(2小题,每小题10分)
Ⅴ.考查内容
一、导论
1.1社会调查研究的涵义、题材与功能
1.2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学及过程
1.3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1.4社会调查研究的历史发展
二、选择课题
2.1确定调查课题的意义
2.2评价调查课题的标准
2.3确定调查课题的途径
2.4文献回顾
三、调查设计
3.1分析单位
3.2调查方案设计
3.3测量
3.4操作化
四、问卷设计
4.1问卷及其结构
4.2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4.3问题和答案的设计
五、抽样
5.1抽样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5.2非概率抽样
5.3概率抽样
5.4PPS抽样与户内抽样
5.5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六、定量资料收集
6.1自填问卷法
6.2结构访问法
6.3定量资料收集的实施要领
七、定量资料的处理
7.1调查资料的审核
7.2调查问卷的编码
八、定性资料收集与分析
8.1实地研究
8.2观察法
8.3无结构访谈法
8.4定性资料分析
九、统计基础知识
9.1单变量描述分析
9.2多变量描述分析
9.3参数估计
9.4详析模型与统计控制
十、统计分析
10.1单双变量的统计分析.
10.2均值比较与检验
10.3偏相关
10.4线性回归分析
10.5因子分析
十一、报告撰写
11.1调查报告的类型及特点..
11.2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11.3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11.4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说明:其中第十部分内容只考查相关概念的识记与理解,不作为计算题考试内容。
- 2023-08-17一战上岸,中南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初试经验贴
- 2022-06-282023【中南大学】哲学考研超详细经验分享
- 2021-03-042019考研400+ 中南会计 经验贴
- 2021-03-02中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分享
- 2021-02-27中南大学安全工程937经验贴
- 2021-02-2220mti 经验分享
- 2021-01-29分享03-13的中南966真题
- 2021-01-05中南哲学复试 真题回忆
- 2020-10-15中南管工初试(运筹学)+复试资料
- 2020-08-28中南大学数学系真题